德龙咖啡机42怎么打奶泡(德龙咖啡机怎么打奶泡)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活中绝大数时间都是在坐在工作台前,面对着一块 12 英寸的屏幕码字。用作家形容,那肯定是抬高自己;用文字工作者,又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是一种打击。思来想去,不如就用「写手」这个词更恰当一些。不过这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今天我想要要说的是,不管是「文字工作者」、「写手」、还是作家都离不开的:

「咖啡」。

我其实自己本身对于咖啡是没有什么品味的,当别人告诉我一杯咖啡是好喝还是不好喝,我自己是很难分辨的。我并不能够分清楚「卡布奇诺」和「拿铁」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我眼里他们都是「牛奶混合咖啡」。

但是不了解,并不代表不需要,恰恰相反,我自己对于咖啡的需求量非常大。高贵一点的说法是咖啡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实际上还不是因为拖延症严重,很多时候需要在 DDL 结束之前熬夜赶稿。如果这个时候你不能一杯接着一杯续上,很可能就一下子睡过去,所以白天基本上我都是在咖啡厅里度过,不仅仅是家周围的咖啡厅,甚至是我已经扩展到整个上海。晚上都是靠速溶咖啡,家里最常见的垃圾就是雀巢的咖啡袋。

可就算我的咖啡品味再差,还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速溶咖啡真的不好喝,所以就有了我桌子旁边的这一台德龙 ECAM23.420.SW 全自动咖啡机(以下简称德龙咖啡机)。

当你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选择产品的时候,我一般都会直接选择这个领域知名度排名前几的进行选择。很多时候也许他们并不是最好,最具性价比的,但一定是不会出错的。其实咖啡是一个非常讲究的领域,它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但对我来说我只是单纯地想要喝一杯新鲜的咖啡而已。

所以在一开始我就很清楚地知道,我在意的并不是做咖啡的过程,重要的是整个咖啡的制作结果,所以这基本上就排除了一些全手动或者是半自动的咖啡机。对我这个手残的来说,就算仅仅是控制一个压缩过程也很容易翻车。

我是说什么也没有办法喜欢上浓缩咖啡的,一定要有奶,这是我唯一的坚持,所以「能打奶泡」就成了第二个重要原则。尤其是在家附近的咖啡厅尝试过一次「燕麦奶」配合咖啡以后,就对这种奇妙的组合搭配难以自拔,所以这次甚至是咖啡机还没有到,我就已经囤了好几瓶燕麦奶来配合。

买之前看到机器以为是庞然大物,所以到货之前甚至是给这台咖啡机在屋子里收拾了一个地方。但是到了以后发现比想象的小很多,所以我特别建议德龙做视觉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些环境的适当照片,这样就可以能够真正展示出咖啡机的大小。

本来以为会有一个相对复杂的装箱过程,但是没想到基本上机器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整体上机身能拆卸的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为:

1.咖啡豆的进豆区。在咖啡机的顶端后半部分就是用来装入咖啡豆,当然也提供了装入咖啡粉的选项。基本一次性倒入 100g 左右的豆子就能够铺满。在这里提供了咖啡研磨的精细度选项,有很多的档位可以选择,所以对于稍微讲究一些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控制这个研磨的程度来改变口感。而且可以选择的档位非常多,共有 13 档之多。

2.水箱。从侧面一拉出来就是咖啡机的水箱。整体的体积不小,后来使用起来加水的频率并不高。在水箱环节,机器还提供了过滤器,用来把硬水软化,甚至是贴心的准备了试纸来帮助你测试水质的软硬。

3.底部的接盘和咖啡渣容器。因为咖啡制作前后都会有清洗的过程,所以基本上十几杯左右就需要导一次废水,所以这里还真的希望这里的空间可以大一些。不过考虑到整体的造型,也不是不能接受。这里关于废水和废渣的管理还是非常智能的,一旦水过了安全警戒线,机器就会提示你,防止水溢出。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让我可以放心地把机器放到桌子上。

安装完成以后,整体的机身做工不错。虽然整体的机身并不是金属,但是这反而承托出了一些关键构件的金属光泽。因为买回来以后,就一直在我自己的桌子上,整体上跟我本身的空间融合的很好,并没有突兀的感觉。我相信这个款机器的受众,大部分还是追求品质的,所以颜值还是很重要。

因为是第一次使用咖啡机,所以不敢怠慢地认认真真阅读了一下说明书。然后就开始战战兢兢地做第一杯「卡布奇诺」。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所以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包括像是在水箱里加水,加豆子。

说到豆子,我自己完全不懂,所以和身边的朋友打听了一圈,最后发现对我来说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去附近的「%」咖啡厅买几包。好在「%」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家咖啡厅,大概 120 块就买了一袋很不错的单品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咖啡厅买豆子。店员用一个纸袋给我包好,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喝起来的味道怎么样,但是至少咖啡豆闻起来的味道可以说是真的诱人。

第一次开机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设置机身语言。不过这里需要吐槽一下,这款机器在所有的语言选择里竟然没有中文。虽然说制作一杯咖啡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语言,对于年轻人还好,总是认识几个英文字母的,可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用户来说,可能英文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且,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增加一个中文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说明书上还是提供了中英文的对照翻译,所以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很快就是可以完成第一次的注册准备。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打奶泡。

其实之前我都并不知道制作一杯咖啡是需要打奶泡的,只是有时候会在咖啡厅看到店员会用一个机器进行搅拌,而且通常这个机器的声音都非常响。德龙的这一款打奶泡的构件有两个功能可以选择,「加热牛奶」或者是「卡布奇诺」。这里的所谓「卡布奇诺」就是打奶泡的意思。整个打奶泡的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按下一个按键,然后等待指示完成扳下扳手即可。

但是这个打奶泡体验可以说很一般,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个人操作很容易手忙脚乱。因为打奶泡的时候一只手要拿着杯子、一只手要拿着奶泡的构件进行转动。而控制蒸汽的扳手又需要操作,所以经常担心操作的不好,把牛奶弄的到处都是。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不过每次打都是隐隐担忧。

2.奶泡的构件离机器过近,稍微大一点的杯子很容易施展不开。斜着使用又有一些短小,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不过,习惯了以后,打奶泡的速度还是可以的。

打了奶泡以后就剩下制作咖啡了。只要把咖啡杯直接放到咖啡的出口即可。这款咖啡机提供了非常多的咖啡选项,可以有不同的咖啡量选择,还有不同的浓郁程度选择。我简单测了三杯不同浓度的咖啡,发现就是是一个咖啡小白的我,也是能够明显感受到不同浓郁度咖啡之间的差异的。

虽然咖啡机归根到底还是相对小众,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没想道竟然成了 2020 年我购买的最有幸福感的一款产品。

就像前面说到,因为工作的原因对于咖啡的需求量很大,平时经常会光顾一些咖啡厅。但是去咖啡厅并不稳定,电源、Wi-Fi 条件层次不齐,最关键的是要是赶上人流高峰,就会嘈杂得不行。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出门去咖啡厅更是多了一些风险。而要是点外卖,就更痛苦了,很多很棒的咖啡厅都因为外卖时间的原因,让很多咖啡白白的损失了好味道。

所以德龙这样一台咖啡机,竟然就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它有着一定的自由度,可以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风味的咖啡豆,甚至是可以选择咖啡豆的研磨程度、浓郁程度等等。而可以打奶泡,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它制作出来的咖啡接近绝大多数咖啡厅的水准。

而另一方面它有着自动化的优势。自动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快捷,基本上只要按两个按钮,三分钟就可以喝上一杯非常新鲜的咖啡。没有等待的过程真的是太美妙了,想喝的时候就可以立刻喝到,不需要步行去咖啡厅,不需要点外卖。而且因为采用了 CRF 无管道萃取、配合欧洲进口的整个机身,也保证了咖啡的浓郁。出来的,绝对是一杯有品质保障的咖啡。

最后其实这也是一笔经济账。按照我自己目前的咖啡量一天两杯来说,在上海就意味着是人民币大概 60 元左右的成本。但是如果是使用咖啡机,每一杯豆子成本在 6 元左右、牛奶的成本在 2 元左右,最多也就是 10 元左右一杯。每天 40 元的差价,只要三个月就可以喝回来一台咖啡机的成本。

这其中的节省价值不言而喻。

德龙咖啡机 ECAM23.420.SW ,虽然它的型号看起来复杂的像是一串密码,但是的确让我的生活简单了许多。毕竟哪一个落魄的作家,稿纸旁不是洒满了咖啡渍?

作者 | @Derrick Zhang

编辑 | Nicole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