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gàn)緅(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zhěn)絺(chī)绤(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译文】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铁灰色的布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的布来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者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要做得长些,但右边的袖子要做得短些。睡觉一定有小卧被,长度为一身半的样子。用长毛的狐貉皮做坐垫。丧服满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可以佩带。如果不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一定要加以裁剪。吊丧不穿羔羊皮袍和黑色礼帽。每月初一,一定穿着礼服去朝拜国君。
【注释】
(1)《杨注》:“‘绀’是深青中透红的颜色,相当今天的‘天青’;‘緅’是青多红少,比绀更暗的颜色,这里用‘铁灰色’来表明它。‘饰’是滚边,镶边,缘边。古代,黑色是正式礼服的颜色,而这两种颜色都近于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为别的颜色作装饰。”“古代大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袗音轸,zhěn,单也。此处用为动词。絺音痴,chī,细葛布;绤音隙,xì,粗葛布。”“杀,去声,shài,减少,裁去。‘杀之’就是缝制之先裁去多余的布,不用褶迭,省工省料。”
(2)程石泉《论语读训》:“‘吉月’一辞不见经典,历代注疏家解此节为告朔之礼。按朔者乃月之初一日。近人黄盛璋《释初吉》一文有谓:‘每月一日就是朔日。凡朔日古代都认为是吉日。’据此‘吉月’应为‘吉日’之误。”
【解读】
此章记述孔子做官时的穿着打扮,讲得很细,李贽以“处处停当”赞之。
礼的特点是区别“上下之分”,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颜色的应用也是这样。中国以白色来吊丧,黑也是好颜色,而红、紫是君王用的贵重色彩,绝对不能随便使用,故这里讲“红紫不以为亵服”。在《阳货篇》中,孔子曾讲“恶紫之夺朱也”(见17.18),《周易》中也有“朱绂方来”“困于赤绂”(困卦九二、九五爻辞)的说法,“朱绂”“赤绂”均为有身份的人穿的服装。或许这和“五行”观念有关,火为南方为红色,故朱、赤、紫等相近的颜色就变得高贵了;而金为西方为白色,有杀气,故吊丧穿白顺理成章。坤卦六五还讲到“黄裳元吉”,《坤文言》则讲“君子黄中通理”“天玄而地黄”等,其中“玄”作为天的颜色、“黄”作为地的颜色,中国人对其也是非常推崇的。
李泽厚说:“……连颜色也如此划分,自远古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按指20世纪),巨细无遗地统治了人们的举止行为甚至衣服穿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公私领域,太过于束缚了。”(《论语今读》)说得很好。现在人们的穿着打扮,甚至是官员活动时的穿着打扮,已经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了——这应该是时代进步的表现。#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