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1类银行卡(银行卡多少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我国的总人口为140409万人,即约为14亿人,如果按照一个人办理10张银行卡计算,大致需要140亿张卡,140亿是几位数呢?11位数,也就是说11位数完全可以满足国人对于卡号的需求,这就犹如我国的手机号码,都是11位数了,但现实中对于银行卡卡号有过的就会发现,我国的储蓄卡一般是18/19位数的(早期的也有16位),信用卡相对较短,但一般也在16位数,那为什么银行卡的位数会需要这么多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银行卡中存在着诸多的秘密。

1、前两位卡组织

不同的银行卡开头数据所代表的卡组织是不一样的(或许有人会问卡组织什么,简单的来说不同的卡组织,代表着不同的一个结算体系,理论上是不共通的,不过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各卡组织之间的合作协议,现在很多卡在不同卡组织旗下的机子上可以实现互刷共通)。

目前来说,一般3开头为 Amex卡(美国的运通卡);4开头为VISA卡(美国维萨国际组织的卡) ;5开头为MasterCard(美国的万事达卡),上述三个目前为国际上的主流卡种类;在国内最主要的卡种类为中国银联卡,你可以看看自己的银行卡是不是基本都有银联二字,如果一张卡没有银联二字,那基本上就只能在开卡行内使用了,跨行取款都实现不了。

银联卡的开头有三类,分别为:“9”、“62”、“60”,其中“62”、“60”开头的银联卡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联标准卡,可以在国外使用,而“9”开头的只能在国内使用,9开头的主要是早期的银行卡,从2005年国内就开始换发为62开头的银联卡,故而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均以“62”开头的为主(看看你手上的借记卡是不是都是62的),3、4、5开头的三个美国卡组织目前在国内主要存在于信用卡上(可以看看自己的信用卡,若有3、4、5开头的,是不是对应的有上述三个组织的英文Amex、VISA、MasterCard),若62开头的信用卡,依然还是中国银联的。

2、前6位数字代表发卡行

前两位数为卡组织,而前6位则是各个银行的卡代码,它是发卡行标识代码,也叫BIN号,不同的BIN号代表了不同的银行卡组织和卡片级别。比如622848开头的是农行的普卡代码、622845金卡代码,622846是白金卡代码,所以通过卡号前6位,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判断出该卡是哪个银行哪个级别的银行卡。

3、7-9位代表所在地标识

通过前6位数让我们知道是哪个银行哪类级别的银行卡,而7-9位(有的银行是7-8)数则让我们知道是这张卡是该银行哪个分行的开立的卡片?比如下图中农业银行的储蓄卡中029代表潍坊;另外026是烟台、024是青岛,146浙江金华;再比如建行卡中311代表着广东佛山,兴业银行的15代表着福建泉州等等,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分行(银行内部汇款转账代码中匹配的都是按照区域的数据来的)。

4、核心卡号9位

一般而言,银行卡真正的核心卡号就9位/8位(不同银行规定不一样),如上图的农行卡所示,第十到到尾第二位的315785281才是真正的卡号,在银行银行汇款只输入所在地标识号 核心字段号是可以入账的,并不需要全部录入完整,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拿同一家银行两张卡试试看。此外我们银行卡挂失补办的话,是可以保证核心卡号不变的,如果不是早期办理的卡,前面的数据也不会变,最终会更改的只有最后1位(为什么最后一位会变,我们最后说),当然如果你着急使用,不能等原号补办(一般需要2个礼拜的制卡时间),那只能在挂失后注销重办,重办的卡,卡号和原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PS:如果银行卡是19位数的,那么核心卡号是9位(大银行客户数量多,核心卡号位数多,9位数是亿级单位,目前我国还没哪个银行的用户数量突破10亿户的,宇宙第一大行工行,到2020年6月末,个人客户数量也就6.64亿户);但如果银行卡是18位数的,那么核心卡可能就只有8位(小银行客户数量较少,8位足够),当然也有的银行卡号只有18位,核心卡号也是9位,其缩减的是地区编号由3位降为2位,具体看各家银自身的编制规则。

5、最后1位为校验码。

现实生活中,凡是需要机读的代码几乎都离不开校验码,如身份证号,快递单号,商品编码等。校验码通常是一组数字的最后一位,由前面的数字通过某种运算得出,用以检验该组数字的正确性,如果一致则读取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说明读取的数据有误。银行卡号同样不另外,所有银行卡的最后一位数均为校验码,因为这个校验码每次都是编制时随机生成的,所以说你一旦换卡,那么最后一位就会变化,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会说无法换到与原来银行卡一模一样的卡号的原因。

总结

上述所说的编制规则主要是储蓄卡,信用卡方面的编制与储蓄卡类似,唯一的不同在于归属地数据,一般信用卡都是银行总行发放的,所以信用卡的编制规则中会剔除掉中间的归属地这2个或3个数据,这也是为什么信用卡的卡号一般都会比储蓄卡卡号来得短的原因!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