酤怎么读(儋怎么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提起苏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贬官和东坡肉。

确实如此,苏轼的官运很差。1057年宋仁宗(1022年一1063年)嘉祐二年20岁的苏轼进士及第,开始他的官场仕途,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却频频被贬,贬地十多处,从仕四十年,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是在贬地度过。

但论美食,中国菜历史中,据传有66道菜都是苏轼发明的,第一味就是东坡肉。东坡肉就是随着苏轼的不断被贬,从而色香味俱佳并闻名全国。

熙宁变法,35岁苏轼第一次被贬,东坡肉的原型——徐州“回赠肉”出炉。

宋神宗(1067一1085)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主政的王安石颇感愤怒,安排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诉苏轼的过失,苏轼闻后,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又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苏轼率领全城百姓筑堤抗洪保城,徐州城终于安全,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为了感谢为民同呼吸的好知州,杀猪担酒携菜上府慰劳。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将猪肉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称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成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并成了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风物志》、《徐州文史资料》中都有记述。

乌台诗案,44岁苏轼第二次被贬,东坡肉的烹调方法形成——慢火煨炖。

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没有想到被误读,被判入死牢。王安石当时被退休在金陵,上书神宗求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此语是引用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于是,这场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在逆境中的苏轼迅速调整了状态,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此时而生。同时,苏轼耐心地研究起猪肉的烹调艺术来了。

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从苏轼的这首《猪肉颂》里,一眼就能发现其中的核心语句:柴头罨烟焰不起——这就是强调用微火来煮炖的意思。

慢火煨炖,这是东坡肉的精髓,没有了这微火煨炖之法,也就失去了东坡肉的灵魂。这是苏轼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结果,若是用急火,容易将猪肉煮焦,而且肉与作料的味道,不能全部煮出,只有用微火,渐渐地煮烂,吃起来,好消化,口感佳。

杭州苏堤,54岁苏轼烹饪的“东坡肉”——闻名全国。

1089年宋哲宗(1085一1100)元祐四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1090年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杭州一带大雨不止,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杭州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百姓很感动,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大家就抬猪担酒来表示感谢,苏轼收到后,便亲自下厨烹饪,烧得红酥酥的,分送给老百姓品尝,大家吃后无不称奇,于是,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溯源,“东坡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从1077年到1090年,整整23年。

第三次被贬,58岁苏轼不被新旧党派所容,却得到晚年最爱美食生蚝的垂爱。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1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dān)州。

在宋朝,当时的海南岛,就是一个弥漫着瘴气的原始森林,当地还有未开化的土著居民。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刚上岛的时候苏轼极不适应,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死则葬海外。”

很快,苏轼心中的阴霾就一扫而空,是皇帝召他回京了吗?当然不是,而是苏轼发现了一样人间美味——生蚝。

吃过一次生蚝之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拓《晚香堂苏帖》里收的苏轼《献蚝帖》中,感觉到生蚝带给苏轼味觉的温度。

这是苏轼922年前写给小儿子苏过(1072年—1123年)的一个美食段子。首先高声赞扬:“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然后话锋一转,低声叮嘱:“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我此美也。”

这里的生蚝真好吃!儿子你千万别让那帮官员知道,争着要被贬到海南,跟我抢生蚝。

苏轼还给自己写过一篇《老饕赋》,饕(tāo)是“贪食”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老吃货の歌》。

这餐要有世界上最好的厨师、最恰到好处的火候、最美的餐具、最纯净的水,还要有美女伴舞,顶级美酒——葡萄酒助兴。吃猪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立秋后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吃樱桃,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吃羊肉,要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羊羔;吃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

《老饕赋》,苏轼构思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一餐饭,将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精妙。

由此看来,苏轼就是一位食神。食神为福神,有极其恰切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演艺术能力,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为人心善单纯,心性直爽豪放,有什么思想主张,就会表达什么主张。

食神苏轼的政治敏感度极低。你看,苏轼既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派,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主张参用所长,结果遭到新旧两派攻击,难安于朝,难逃频频被贬的命运。

所以,食神苏轼,命中不见官星,当诗人,当画家,皆是天赋之才也,非要让他做官,那就强人所难。

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一月,宋徽宗(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即位。四月,朝廷颁行大赦,64岁的苏轼复任朝奉郎,又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北归途中,苏轼于1101年8月24日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木石图》,水墨纸本,手卷画长26.3 x 50 cm,画连题跋长26.3 x 185.5 cm,全卷连裱共长27.2 x 543 cm,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2018年11月26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苏轼现存唯一真迹《木石图》以3亿元起拍,最终以4.636亿元港币成交!紧随黄庭坚《砥柱铭》,成为中国书画拍卖第二贵的作品。

《木石图》恰如“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