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内容摘要(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的智慧在这里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权利。”条例特意强调“适当方式”,也就是说班主任对学生可以进行批评教育,但一定要讲究方法策略,让爱在左,惩戒在右,智慧在中间,要把教育真正做到学生的心上。

一、批评“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所以“无痕”的教育正可以体现这种思想。09年6月份的一天,天气太闷热了,学生们终于“熬”到放学了,我布置完家庭作业后,又说:“请最后一位离开教室的同学,把窗户关好。”学生们都说最后走的是学生小林,我就笑着对他说:“那就请你关上,好吗?”没想到,他居然对着全班大喝一声:“我不是最后走的!凭什么让我关?我不干!”我火冒三丈,这只是一件举手之劳小事,作为一名学生,怎么能这样无礼?但我还是忍住了。等学生走后,我轻轻的关上了窗户。接下来的几天,我常常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这个学生,我发现目光对视时,他还是有些局促不安。在做作业时,他的圆珠笔掉在地上,我发现后,就悄悄的走过去慢慢地捡起来,轻轻的放在他的课桌上。下课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小林显得有些不自在,他的脸红了。几天之后,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封他写给我的道歉信。

这样无声的教育,往往能形成师生的共鸣,收到期望的育人效果。

二、表扬“无形”

教师的表扬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表扬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表扬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表扬具有激励功能,适时适当的表扬能给学习好的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同时,对学困生具有反衬作用,通过表扬,肯定某些同学的优点,来反衬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使其暗下决心,克服不足和缺点,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一节科学课上,我发现几个男同学坐立不安,有一个甚至侧身听课,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当时我气不从一处来,真想当众让他亮亮相、出点丑,可转念一想,还是忍住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同学们,你看,这节课女同学听课多么集中精力,大部分男同学听课也挺认真,这很好。现在虽然已经是上午第三节课了,但绝大部分同学能精神振奋,认真学习,值得表扬。”教师的话,犹如兴奋剂,大多数学生受到了鼓舞,坐得更好,而那几位坐立不安的学生听后也为之一振,端端正正坐好认真听课。

三、忠言“顺”耳

众所周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几乎人人内心都更愿意亲近赞美之词,而对批评和意见敬而远之、心存抵触。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忠言既“利于行”又“顺于耳”呢?我们能不能把批评教育变得像赞美诗一样的动听悦耳呢?我班上有个男生叫黎明,学习态度挺端正,成绩也不错,不足之处就是上课时好戳戳这个,逗逗那个,弄得左邻右舍叫苦不迭。记得有一次,他考试得了个a级,我便抓住时机对他说:“黎明,你这次考试得了a级,老师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如果上课时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这一招,还挺灵,果然这个学生痛改前“非”,先前的坏毛病荡然无存。

四、褒贬并行

据报道,非洲有个古老的民族至今保持着这样的生活礼仪:当族人犯了错误,族长就会召集整个部落的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将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安慰他的心灵,修正他的错误,引导他重新做人。我们的批评教育能否这样:让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一巴掌给块糖吃”。对犯错的学生先狠狠的批评一通,然后再创设一个机会,真诚而热情地公开表扬这个挨批评的学生,这样的表扬既可以及时“熨平”挨批评学生心灵的“折皱”, 擦去学生心灵上的“灰尘”,又可以不给学生留下痛苦的回忆,促其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

批评“无痕”,无痕中蕴催人动力;表扬“无形”,无形中藏撼人力量;忠言“顺”耳,顺耳中推“旧”出“新”;褒贬并行,褒贬中“脱胎换骨”。让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柔和,多一点智慧,多一丝艺术,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心灵的天空就会更加明朗。

壹点号智简课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