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灵渠(一个惊世的传奇)
人们在灵渠戏水纳凉
说起桂林,除了山水,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文化。细数桂林的历史文化,灵渠当属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成功入围了“世界遗产”名单。2018年8月14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宣布:兴安灵渠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灵渠追逐了很多年的梦终于圆了,这令桂林人骄傲不已。
两千多年前,先民完成了一项惠及千古的复杂水利工程——灵渠。历史上,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有过无限的风光,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等作用,功能价值还在延续。基于此,灵渠也被专家们称为“活态的遗产”。它的存在,也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亮丽的“底色”。
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8年8月14日,时任兴安县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综合组组长的张建华彻夜难眠,他正在等待加拿大的消息。那一天,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宣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日子。结果,灵渠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消息传来,张建华喜极而泣。张建华亲眼见证了灵渠的变化,也亲身感受到灵渠申遗之路的艰辛。所以,灵渠捧回“世遗”称号,对张建华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而这,更是全桂林人民的骄傲。要知道,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可不简单,它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同属世界遗产范畴。
张建华告诉记者,国际灌排委设置的“申遗”标准中,有10个硬性指标: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10项指标缺一不可。对照指标来看,咱们的灵渠都符合。”张建华说。
事实上,从灵渠决定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到正式加入该行列,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原来一直在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努力,直到后来思路转变,我们才朝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方向发力。”张建华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申遗成功,也从侧面印证了灵渠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
如今,申遗成功两年多过去了,张建华并未停止脚步。他和同伴们有共识,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不是终点,未来,还将推动灵渠继续朝着“世界文化遗产”迈进。他的自信不是没有理由的。2013年,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在全面考察灵渠后说:“灵渠申遗条件很好,只需洗洗脸,打扫打扫卫生即可。”
在众人看来,灵渠冲击“世界文化遗产”底气十足。灵渠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它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南方百越民族征战直至最终确定古代中国南疆版图的重要历史进程。灵渠自秦代以来一直作为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从多方面推动了中原文化与岭南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的深入交流和充分融合,是中国文明统一和传播的重要纽带,对于丰富世界遗产中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重大贡献。灵渠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的一条关键性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毗邻国家以及其他文明的对话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亚洲甚至人类历史都至关重要。另外,灵渠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互动关系,对于当今世界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它的申遗将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良好形象。
张建华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有朝一日,灵渠一定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桂林再添一座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