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是什么意思(每天学点道德经——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聊第四十二章,四十二章分成两部分,前面这部分讲的是宇宙的关系,宇宙里边怎么生成的?宇宙的奥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宇宙的生成,“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讲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形成的状态。下面笔锋一转,讲的另外一件事,所以很可能是两章合在一起的,前后关系不大,后面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老子说,“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话什么意思?前面这句我们讲过了,“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什么意思?就是天下人所讨厌的人生是什么状态呢?孤寡不谷,“孤寡”我们讲过了,什么是“孤”?没有父母,就剩你一个人,这是“孤”。“寡”是什么?两口子死了一个剩一个人叫“寡”。“不谷”是这个人没法吃东西了,估计活不了多久了,吃不下去东西了。“孤寡不谷”就是说人活的比较孤单,生病了、要死了,命不长了等等,这都是人们忌讳的。天下人们最忌讳的事是这样的,可是“王公”怎么样?那些领导者却有这样的一个传统,把这种最不好的事拿来做自己的名字,所以过去君王说话都说“孤家”、“寡人”如何如何,“不谷”我们很少听说,“不谷”实际也是过去的一种称谓,这些君主对自己的称谓。
大家看,这些话我们之前讲过,老子在后面还讲过这样的话,老子对这个事是情有独钟的,后面还讲过,说明真正的领导者要尽量放低自己,后边老子讲了,你要承受国家的不祥,这些危险、不幸、你要一肩承担,你来承担。这样你才能为你的国民负责。所以过去的这些领导者有这个习惯,当然有的人做不到,但是习惯是留下来了,就是把最不美好的称谓放在国君的自己身上,就是告诉大家我要放低自己位置,我不是为自己的荣耀、金钱、财富去做事,我是愿意承担这个不祥,承受倒霉事,为大家做事、为大家谋福利的。
这是上古时代我们中国人总结出的领导者法则,尧舜禹夏商周时代总结出来的法则。越上古时代可能人们越懂这个,后世人们私欲就出来了,开始用这个打着旗号,但实际上皇上没少捞,没少为自己搞富裕的条件,但是上古时代很可能那些领导者是跟老百姓一起干活的,是把自己位子放得很低的,这是一种领导者法则,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子后面讲,“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讲的是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大家要学,什么意思?就是万物,这个事情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这个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什么规律?就是当你减少的时候,最低谷的时候开始走上坡了,要慢慢的满起来了,要慢慢的增加,当你增加到极限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慢慢的减少,所以万物都在这种曲线变化中演进。这就跟月亮一样。中国古人总拿月亮打比方,因为月亮一直在变化,每天在变,当它亏到极点了,就开始慢慢慢慢的满了,变圆,当它圆到极点的时候又开始慢慢慢慢的亏,这叫盈亏之间来回变化。这世界上的事好像都是这样的。
所以古人这种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低谷的时候,你别太低沉了,没关系,好好积累自己,因为低谷过后就往往是高峰了,所以您慢慢慢慢积累自己、发展自己,可能会走到高峰。可是走到高峰上来以后不要自满,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因为很可能您一不在意,就要走向低谷了,因为这个世界竞争太激烈,那么多人盯着您,所以要小心谨慎,把事情好好做,但是别太自满、别骄傲。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老子在这个地方讲的是这个道理吗?老子讲的更加具体点,老子说人生总有这种起伏,我们要想让自己幸福,尤其一个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工作,你应该把自己放到什么态度上?尤其是起伏的阶段里边,你把自己放到哪个阶段好呢?您说把自己放到最高的位置好吗?不好,高了然后就会变低,您把自己放到从高到低那个下降的位置好吗?您这不是找倒霉吗?把自己放到一个往下冲的位置上,那谁都不开心。
我们该把自己放到哪儿呢?老子说有两个模式,老子很有意思,人家讲有两个模式,什么两个模式?一个模式叫“损之而益”,就是减少自己,把自己放到减少的位置,然后慢慢增加;另外一种模式就是“益之而损”,或者你把自己放到很高、很满的位置,然后一点点减少,就这么两个模式。你愿意把自己放到哪一个模式里边去呢?我相信一般智商的人也都能想明白,你把自己放到“损之而益”那个位置上,你的人生会觉得慢慢幸福起来。所以这个基础是“损”,是减少,把自己先减少然后才能有所收益,这个位置是一个非常好的位置,这里边讲什么呢?
实际上老子在讲“损”和“益”之间的关系,讲到这儿,我要更深入的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损”的是什么?“益”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否则我们就谈“损”和“益”、讲“舍”和“得”。我跟大家说,其实有时候讲不透的,您说我到低谷了,把自己放到低谷那儿,我就一定能走上坡路吗?我天天要饭,人生到低谷要饭了,我乞讨一辈子,您觉得我乞讨一辈子就能走上坡路吗?如果说简单的就讲“损”和“益”,损完了就增加,增加完了减少,要这么一个简单的曲线的话,您会发现根本是不成立的,因为有的在低谷永远在低谷,到底“损”的是什么?“益”的是什么?老子在这里讲的道理非常深刻。
为什么他把这儿放在“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的后边。为什么?人家老子告诉你“损”的是什么?“损”的是那些所谓的名誉、地位、那些金钱,那些外物,“损”的是那些虚幻的东西,那些你做好工作以后带来的结果,“损”的是这个;“益”的是什么?“益”的是你做的工作,你扎扎实实做工作。所以这么做,你的人生就完美了。“益之而损”怎么样?你把自己外边虚幻的东西搞的很满,我不怎么做工作,但是我钱最多才好呢,我地位最高才好呢,但是我尽量工作做得少才好,这种就是“益之而损”。你把关系搞反了。
我们再进一步来分析老子的这句话。“损之而益”前面回答“损”的是什么?我们现在问“损”的是谁?“益”的是谁?这里边也有道理的,“损”的是谁?他说“孤寡不谷”,“损”是自己,自己的名誉、地位等等这些,讲的很清楚,人家说的是自己,“而自名也”,自己的名字,自己命名,“损”的是自己。
“益”的是谁呢?“益”是老百姓、是众生。所以“损”和“益”,第一要问清楚“损”的什么?“益”的是什么?第二搞清楚“损”的是谁?“益”的是谁?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您才能真正能谈清楚盈亏之间的关系,否则就是虚谈,低谷过后就是高峰、高峰过后就是低谷,人生就这么曲折发展的,所以你放到低谷上,你的人生就慢慢走上高峰了,我就不相信乞丐乞一辈子讨,最后就能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所以泛泛而谈往往似是而非,感觉好像是这么回事,有大智慧,其实这里边压根没讲清楚,这样讲甚至会误导别人,大家觉得似是而非的,真这样吗?那我就一直放到低谷多好啊,我的人生就低谷吧,这是不好的。
实际上,真正老子在这讲的是什么呢?你看讲的很清楚,“损”是损谁?前面讲了“王公以自名也”,是自己,“损”的是什么?“自名”,这些名誉、地位、这些外物,外在的东西,这些工作带来的结果是这样,“损”的这些东西。“益”是什么呢?“益”是做事的本身,做好这些事,“益”的是谁呢?“益”的是这些老百姓,是你管理的对象。所以我们把这几层关系给大家讲出来,大家就能够把握好人生的损益之间的道理了,能够把握好得失之间的道理了,所以这是老子真正要表述的这种智慧。否则老子就不会把“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这话和后面的“损益”的关系放在一起了,老子是用前面这个给大家演示我们“损”什么?“益”什么?怎么“损”怎么“益”?讲的很清楚。
所以如果《道德经》不细读,就会被读成一种泛泛的,好像似乎是这样。这就特别可惜了,我觉得老子深深的用意就没被我们给挖掘出来,我们也没法受益,讲到这儿,大家可能会觉得,罗老师您讲的还是好像领导者的事,我们老百姓从这儿能学来什么“损”和“益”的关系呢?我们学来的其实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处,我们生活中做所有的事,工作做所有的事,您记得把握好“损”和“益”的关系,其实人生都会幸福的,好比说我们“损”什么?自己的名誉、地位,这些东西没有必要,没有那么大的重要性。“益”的是什么?“益”的大家的,把本质的工作做好,把这个“损”、“益”之间的关系摆正了,那您放心,您的人生一定会充满幸福,会很快乐。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就我自己录这《道德经》,我们现在《道德经》的音频已经录的将近200期了,实际上刨除周末时间,持续长达一年的时间了,我录的全是公益的,没有收一分钱的费用。所以您想,我付出什么?我付出时间,我每天要备课,要看《道德经》,然后要录音,每天不断地去录,然后我们有编辑、办公室人员,我要开工资,我每个月要付出大家的工资,所以整个是有成本的,所以我“损”的是什么?我“损”的是金钱,我没有收益
我怎么办?我出去讲课,我有点讲课费收入,我给大家开工资,然后公益的这么讲,“益”的是什么呢?“益”的是工作的本身,我把《道德经》不断的这么讲,实际在做基础工作,那么“益”的是谁?“益”的大家,大家的心灵慢慢慢慢获得释然了,觉得很好,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了,就是这个工作我们做了整整的一年了,而且还要再做一年做下去,您说这么做我到底获得什么了?我获得了幸福。
我跟大家坦诚的讲,如果我没有幸福感的话,我不会把这事凭空的做出一年来的,我就天天这么做、天天工作,不断地看,研究老子在讲什么,给大家不断的这么讲,我做一年的工作,你说我为什么?一定获得了很多东西,什么东西?幸福感,每当我看到大家,心情豁然开朗了,以前纠结的事不纠结了。好多事觉得都放下了,像之前我开的那个柴胡的方子,解不开你的那个肝气郁结,你自己给解开了,我告诉大家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对我来讲那个是最美妙的事了。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能看到大家无论从心灵还是身体上获得了解放、获得了自由,这都是你最幸福的事了,所以我获得了巨大的幸福。
这个状态我跟大家讲是我人生一个非常美好的状态。如果回过头来看,您问我挣多少钱,我可能没有什么答案,但是您问这段时间您能不能记得,我跟大家讲,我记得非常非常的清楚,这一年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个时光,这里边是有多少个难点,我一点点给大家讲的,有多少朋友们的留言,说大家心态变得豁然了,身体状态也慢慢变好了,我其实看在眼里,都记在心上的。
朋友们,这种人生是一种非常幸福的状态。而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提升,丰富自己。很多老子《道德经》讲的内容,我其实以前没这么讲出来过,现在在这个里边,非常非常清晰,所以我自己也获得了提升,我相信我这个《道德经》讲完,对很多研究《道德经》的学者会有启发的,因为我讲的角度会不一样,您说您在这些方面都有收获,您难道觉得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吗?所以我是深深感到这种状态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我觉得非常幸福。相反这种“满之而损”有时候就没那么幸福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知道一位企业家,特别有钱,我当年觉得他的钱怎么这么多呀,当时我觉得他们家的钱是多少代都花不完,家里太富裕了,可是最近失联了,联络不上了,为什么?因为他在获取金钱的道路上可能用了其它的手段,现在反腐的力度这么强,难免受到波及,所以失联了,联络不上了,实际上我想应该在配合调查呢,现在他家里的状况就非常非常的惨淡,老人没人照顾,因为你是中年,你是顶梁柱,你进去了那家中无人主事,老人在这个养老院住着呢,无人过问,非常凄凉。您说这是幸福吗?我是追求钱越多越好,怎么会这样?您太追求结果、外边的东西了,难免会损失本质的做好工作的这个事的本身,所以方向搞错了。
大家看,这是人生的两种状态。我当然没说我做的有多好,我只是这一年讲《道德经》这事,我觉得做得还不错,接着我们要继续放弃那些外物的东西,我们扎扎实实做好《道德经》的学习工作,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
今天聊到这儿,今天讲的就是这个“损”和“益”的关系,人生如果把这个关系给搞清楚了,我觉得人生会圆融一些、会幸福一些,今天先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给大家聊一个不一样角度的《道德经》,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