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核武器(秘密研制核武器28年,临死遗言说“死而无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使北京城沸腾了。
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像雪片一样四处纷飞,人们争先阅读,奔走相告。通过无线电波,全世界都被震惊了。
邓稼先
是谁,为设计制造原子弹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谁也不清楚。直到20多年后,人们才知道他的名字一一邓稼先。
放个大炮仗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1958年8月的一天,原子能所所长兼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他说:“我们要放个‘大炮仗’,想请你参加。”
“大炮仗?”邓稼先心里迅速地猜测着。“ 是不是原子弹?”他猜对了。
原子弹属于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最早制造原子弹的是美国。他们把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毁灭了这两个城市。我们要想不受人家欺侮,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邓稼先无比激动地接受了任务。从这天起,他在公开的社会活动中消失了,开始了长达28年的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工作。
研制原子弹是件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因为中国以前没搞过,缺乏资料,外国人的研究成果又是保密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邓稼先没有向困难屈服,他说:“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他在全国各大学挑选了20多名尖子学生,组成了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批队伍,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
当时,正赶.上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油水也很少,不少人得了浮肿病,可是他们仍然紧张地工作着。
每天不到上班时间,大家就开始干开了,晚上10点以后还不肯离开。他们像披荆斩棘的拓荒者,要在未知的王国里开出路来。
一年春天 ,邓稼先他们开始寻找 一个关键的数值,任何国家都对这个数值保密。他曾问过苏联专家,专家说了一个数值。
邓稼先
为了验证这个数值, 邓稼先他们整整用了一 年时间,进行了9次运算,可9次运算的结果,都与苏联专家说的差得很远。
到底谁的对呢?他们不知道。
这时,中央又派来了几位大科学家,参加他们的工作。经过验证,邓稼先他们的数据是正确的。这一次成功使大家倍受鼓舞。
为了早日拿出设计方案,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各抒已见,一个个假想、猜测,在争论中形成了。他们列出了一个个资料上没有的公式,列出了许多复杂无比的方程组。
工作量太大了,他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有一次,邓稼先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睡着睡着,椅子一歪,一下子把他摔在地上,可他太累了,竟然没摔醒,反而舒展四肢,越睡越甜。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奋力拼搏,制造原子弹的钥匙终于被他们找到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我国西部的大戈壁深处,一道强光闪过,地面上腾起巨大的火球,顿时,太阳都失去了光彩。
这火球翻滚着,燃烧着,升腾着,形成一个巨型的“蘑菇”。在它不远的地方,由几百吨钢铁铸成的高塔,上半部转眼间化为乌有,下半部的钢柱被连根拔起,拧成麻花。停在附近的飞机坦克被抛出老远,成为一堆废铁…..
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邓稼先和他的伙伴们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
抢在法国人前面
试制出原子弹以后,邓稼先又接受了研制氢弹的重任。
氢弹,又叫热核弹。氢弹爆炸时所需要的高温,由原子弹爆炸来提供。氢弹的威力远远超过原子弹,一枚氢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
研制氢弹,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比原子弹更难。但是,由于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家信心十足,决心尽快研制出氢弹。
当时,法国人也正在研制氢弹,为了给中国人民争气,邓稼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抢在法国人前面!
1967年6月17日,他的目标实现了。清晨,还是在那片大戈壁,一架飞机如展翅的巨鸟,抛出一顶系着白色圆柱形物体的降落伞。降落伞摇曳着,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邓稼先和原子弹
时间到了。天幕中迸发出遮天蔽日的蓝白色强光,强光中涌出一团金红的火球,席卷着天和地。
强烈的光辐射把距爆心投影点400米左右的钢板铸件烧化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约3公里、重约5吨的火车头推出18里,14公里外的砖房被夷平……
邓稼先他们又一次成功了。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5年,法国用了8年,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世界再次被震惊了。
虽死犹生
“两弹”的成功,并没有使邓稼先停住脚步,他又开始研制新的、更好的氢弹。
1972年,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以后又当了院长。繁重的工作使他忘记了家,忘记了妻子和儿女,整个身心全扑在了工作上。
在那段时期里,我国进行过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组织指挥的就有15次,次次都是“无一失误”。
为了达到这“无一失误”,每次试验前,他吃不好,睡不好,惦记着那比蜘蛛网复杂千万倍的控制、测试和监视系统,以及仪器设备的成千上万个环节,唯恐哪一处有什么问题。为了一个疑点,他常常亲临现场,寻查原因,动手解决。
由于长时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加上过度的操劳,邓稼先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工作之余,和同事们一起爬山,他会突然走不了路,只好由别人架着回来。
有时,他还莫名其妙地拉肚子,而且带血。对这些,邓稼先一点都不在意 ,他的工作节奏还是那么紧张。
1985年7月,医生发现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必须立即住院。经检查,他患了直肠癌。
国防部、核工业部、国防科工委等单位的领导都牵挂着邓稼先的病情,多次开会研究他的治疗问题,嘱咐他安心养病。可是,使邓稼先牵肠挂肚的,还是他的工作。
手术后第4天,他就忍着伤痛,用颤抖的手给研究院写信,让人送来书和材料,一有空就靠在病床上看,当他能下地慢慢行动时,便请司机悄悄把他送到外文书店,他自己去找书。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邓稼先的病情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他知道,自己只有短短几个月的生命了,他要在这几个月里再为党多做些事情。
他决定把关于核武器发展的想法写个报告,作为给中央的建议。他还想写一本理论物理方面的专著。他的床头,堆起了半米多高的资料书籍。有时,他一天好几次打电话给研究院领导,谈工作,议方案。
给中央的建议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完成了,而他自己的专著,却只写了七八万字。
1986年6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到医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证书和奖章,邓稼先艰难地做了生平最重要的发言。他说:
“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作个代表而已。”
邓稼先
这一年的7月29日,只有62岁的邓稼先,在妻子儿女的守护中长眠了。他最后的遗言是“死而无憾”。他用这4个字,为自己28年的秘密历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追悼会上,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激动地说:“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是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