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没人制造假圣旨?(圣旨怎么写)

圣旨怎么写(古代为何没人制造假圣旨?)

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陈政事七要疏》

  近些年来,我国各种各样的宫廷剧、古装剧层出不穷,而这些宫廷剧主要就是讲述各种的皇帝生活或者古代时候的一些事情,而这些宫廷剧为了吸引眼球,常常会拍出一些与史实不相符的剧情,而这样的剧情不仅给不了观众最真实的感受,而且还会歪曲历史在观众中的形象。导致观众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件产生错误的看法。

  就如古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面,权利最大的人毫无疑问的就是皇帝,皇帝的话就相当于西方国家的上帝说的话一般,而在近几年爆火的一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着这样的一段剧情,鳌拜在暗中计划着要废掉康熙皇帝的前一夜,鳌拜找人去向九门提督宣读圣旨,而这道圣旨并不是真的,而是鳌拜假冒的,这就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古代,这个圣旨是能够作假的吗?把做假的圣旨拿去颁布真的有人能相信吗?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研究一下,这圣旨真的能造假吗?

   一、圣旨有多长

  “延寿、 汤 承圣旨,倚神灵,总百蛮之军,揽城郭之兵,出万死之计,入绝域之地。”——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下》

  在我国的那些宫廷剧中,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太监手里拿着的圣旨大概就只有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那么长,而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在古代时候真正的圣旨连最短的都有两米长,而最长的更是达到了四米甚至是五米,很显然这么长的圣旨一个太监是没有办法打开的。就好比几年前在我国的河北就曾经出土了一份圣旨。

  后来经查证,这份圣旨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份圣旨,而这份圣旨有3.6米长,既然有这样的长度,那造假的难易程度自然也就上升一大截,更何况圣旨上面的种种刺绣,那更是需要极高的工艺,所以这圣旨造起假来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二、圣旨一条龙

  “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辽 奉圣旨, 豨 必不敢害故也。”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我们在宫廷剧中的圣旨一般就是在上面写几个字,然后皇帝用玉玺盖个章,然后就可以让太监去颁布了,但是在古代时候,圣旨的管理是极其的严苛的,从圣旨的制造出来,然后再到圣旨内容的书写,然后用玉玺盖章,最后再到颁布宣读等等所有的环节都需要负责人的签名。

  后面一旦那个地方出现了错误,查出来之后,这个环节的负责人最轻都是流放,再重一点就是杀头的大罪。甚至可能会出现株连,所以在这样严厉的制度下,谁会用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姓名去开玩笑。

  三、暗记加上原材料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唐杜甫《江陵望幸》

  原本就严苛的管理制度下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触碰这条线,后来到了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就发明了圣旨开头的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后朱元璋更是又在圣旨上面下了更大的功夫,既保留了之前就有的十分高超的刺绣工艺,更是在奉天承运的奉字上面做了暗记。

  就是在制作的时候,根据圣旨上面的祥云的位置而定制的奉字,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钞票上面的水印一样,而且光是上面的刺绣技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还是违法的,所以单单这个奉字就难倒了一大片人,何况后面还有这很多的工艺,那更是难上加难。

  就算是造假者攻克了前面几项,也还有最后一项,也就是最难的一步,那就是原材料,古代用于制造圣旨的布料都是选用上等的布料,而这上等的布料还是一些周围一些小国进贡上来的或者是皇室专用的,这种布料都是严格管控的,一般的普通百姓是拿不到原材料的,而连原材料都拿不到,那拿什么来制作圣旨呢?再加上前面的种种关卡阻拦,诸多的复杂程序,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制作出来圣旨的,更别说是颁布假圣旨。

  小结

  综合上述的几点,在古代时候想要假冒圣旨是基本没可能的,而在电视剧中的那样随便就拿出假的圣旨出来是几乎没看的事情,毕竟这么多严苛的硬性条件摆在哪里,那是一般人能够随随便便制造出来的东西。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